新现实动画|第二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开幕
主视觉艺术家:税源(Water)
10月27日,由中国美术学院动画与游戏学院主办的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在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开幕。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荷兰动画电影节创始人、第二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艺术总监Gerben Schermer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致辞
高世名指出,与电影、纪录片相比,动画是画出来的,承载着“神笔马良”般无中生有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本来是最自由、最易风格化、最超现实也最魔幻的艺术媒介。美院出身的艺术家最擅长个人风格强烈、视觉造型好看、动作特效炫酷的动画。但动画与游戏学院的老师们在刘健院长的带领下却舍易求难,在动画创作和教学中探寻现实与现实主义的新路径。
高世名强调,艺术这条路不能走捷径,向难处攀登才会走得高远。列斐伏尔说:“那些只打算观察现实的经验主义者和实证主义者们,常常满足于细枝末节的事物,使用专门技术捕捉微小事实。他们越是发现了部分事实,观察得就越发浅薄,他们提出的意见就越窄越精确,事实本身就越支离破碎,他们就越感兴趣。他们观察到的现实越具体,他们就被蒙蔽得越深”。在今天这个“后真相、后共识、后知识”的时代,这段话尤其值得我们深思。对于今天的年轻人来说,现实感觉和现实主义非常重要。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并非判然分开的两端,而现实所意味的也绝非客观、自在的外部世界。在这个意义上,艺术是将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融为一体的桥梁,艺术家则是内与外的摆渡者。
第二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艺术总监Gerben Schermer致辞
Gerben非常感谢中国美术学院保存动画电影历史,也非常高兴地看到在动画电影的兴盛中有中国美术学院的重要作用。面对新技术,包括动画在内的多种艺术在探索跨界,探索各种交叉领域和其他艺术形式,如动画、戏剧、芭蕾和美术的融合,如今变得非常受欢迎。看似一种工具的动画,常常却能在所有其他艺术形式和技巧中,带来最奇妙的作品。
开幕式合影
原法国动画协会会长动画导演、编剧Denis Walgenwitz,知名动画导演、作曲家、画家Hisko Hulsing,原意大利城堡动画电影节主席Luca Raffaelli,渥太华国际动画节艺术总监Chris Robinson,意大利著名文化版权律师 Francesca Perri,东京艺术大学映像研究科动画专业教授山村浩二,当代艺术与电影的实践者与研究者曹恺,北京电影学院动画学院副教授陈廖宇,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副教授杜庆春,香港资深动画人、动画业及文化协会秘书长卢子英,动画导演皮三等专家学者,北京电影学院、四川美术学院、西安美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理工大学、浙江传媒学院、聊城大学等院校师生代表,动画与游戏学院动画系全体教师和学生参加开幕式。
本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的主题是“新现实动画”,是源于一种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创作气候正在发展。20年前,中国美术学院动画系提出“人文动画”的理念,并为此在教学和创作中上下求索,探索出路。今天的动画系,“新现实动画”的理念更聚焦、更具体、也更有挑战,也是一条异常艰难之路。
“新现实”不是“新现实主义”,也不等同于新现实主义电影。新现实动画会继承“人文动画”的品格,不意味着写实,不拒绝传统,也不拒绝动画的本质,尤其是那些夸张、奇幻、富于想象和幽默的部分。新现实动画是一种创作立场,也包含更宽广、更自由的范畴。新现实动画的学术探讨将拓宽动画的边界,让动画延展到更多的领域。
开幕式现场
·研讨会·
主题研讨会 |新现实动画
本次研讨会总共分为两个板块:“真实与现实”和“‘新现实’的外延”。第一个板块邀请业内先锋制作者和理论研究学者分享新现实主义动画制作。第二个板块则邀请了其他不同学科的嘉宾参与到讨论中来,丰富了会议的层次和内涵。
板块涵盖了多个重要主题,多位嘉宾提出了对新现实主义概念的界定的不同看法,强调了新现实主义动画的独特性,认为其不仅仅是幻想或幽默的表现,而更注重动画的特殊性,如虚拟性、反差张力等。
研讨会还分别从叙事和制作的方面探讨了新现实主义动画的可能性。在叙事手法上,多取材于生活中的故事,通过情感与逻辑的结合,创造了合情合理的叙事,引发观众共鸣,不仅关注故事主题,还强调情感表达和制作手法。
关于新现实主义动画的制作手法,研讨会强调了在动画创作中宁实勿虚的原则,弃虚求实,将现实作为创作的基础。与会者讨论了如何将作者的内心情感和记忆转化为可视的符号,使动画制作者能够更自由地表达创作对象。
这次研讨会探讨了新现实主义动画的特质、制作手法以及与其他概念的界定,强调了动画的独特性和能力,使观众更深入地理解这一创作领域的重要性。
·讲座·
所有伟大的成功都源于独立的思想
主讲人:Luca Raffaelli
原意大利城堡动画电影节主席Luca Raffaelli主要探讨了成功的定义是什么,以及一个角色为什么会变得这么受欢迎、这些受欢迎的角色,他们是如何被创作出来的?
Luca Raffaelli认为在美国诞生的菲利克斯猫和米老鼠,他们有着一个角色共性,他们是充满乐观充满生机的,富有能量的,任何困难都能解决的这样一个角色。同时创作菲利克斯猫的艺术家和创作米老鼠的艺术家,他们都在大脑里产生了一个想法,也就是将他们自己的内心想法和外部世界联系在了一起,这并非能够用完全理性的方法能理解的,这需要观众去感受它。
大师班
以动画审视现实
主讲人:Denis Walgenwitz
Denis Walgenwitz在大师班中主要提到了他在《我在伊朗长大》以及《在喀布尔》的创作经历。他并不完全认同“动画就是想象,电影就是现实”的,真实拍摄的电影不一定是现实,纪录片里也可以出现动画,这取决于他们如何拍摄。电影的分类并非割裂,而是关联性很强的。在创作过程中,他们将动画与现实之间关联得非常密切,在动画中德黑兰各处的街道以及各个区域的生活状态都根植于当地人的现实生活。但Denis Walgenwitz也说到创作的过程中,不是完全的现实而是改编,是现实与创作不断进行的生动的对话。
工作坊
动画本质
主讲人:山村浩二
在这次工作坊中,山村浩二先生结合他本人的作品和其他现代动画短片,从变形、透视、重复、编舞、隐喻、象征、有生性这7个要素出发,思考了动画表现的本质。
由中国美术学院主办的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 The West Lake International Animation Festival(IAF)每两年举办一次,首届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于2021年11月成功举办,年度主题为“21世纪以来的中国独立动画”,探讨动画创作与研究的当代表达,聚焦动画教育的现状,并讨论其更为开放的可能性。IAF即“I Animate Future”的缩写,意为“我用动画记录未来”。这也是西湖国际动画双年展的整体理念:打造中国动画的先锋营地、探索当代动画的可能性及外延。作为年轻的动画学术平台,IAF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背景,着眼动画理论研究与实践方法的互动,积极思考动画的当代身份。为鼓励和扩展关于动画的理论研究,同时促进动画作者与学者间的交流,IAF专设了重要单元,即动画学术研究的征集、评选与扶持。
来源:中国美院学院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新闻、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内容不符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