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自述> 详细信息

中法文化交流主题作品《耳鼠灭火》

日期:2024-07-22 来源:中国网中国动漫

星空下的山海经《织体36•耳鼠灭火》2019年5月

山海经曰:熏水出焉,而西流注入棠水。有兽焉,其状如鼠,而菟首麋身,其音如獆,以其尾飞,名曰耳鼠,食之不䐆,又可以御百毒。

创作谈:

2019年4月15日(当地时间)下午6点50分左右,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这种震惊与悲痛在网络瞬间传遍地球村,耸立在塞纳河西的堤岛上,拥有856年生命的哥特式建筑,在大火中哭泣、挣扎,当中轴尖顶被大火斩断的那一刻,法国村民,世界村民,及《山海经》中的耳鼠,都无比绝望与悲痛!

耳鼠,用尾巴飞翔,长着兔子的脑袋与麋鹿的身体;耳鼠,知道巴黎圣母院发生火灾的消息后,在绝望与悲痛中并没有放弃;耳鼠,穿越空间再穿越时间,穿越东方文化再穿越西方文化;耳鼠,可以抵挡百毒侵害的东方神兽,紧抱一个灭火器在巴黎上空,和法国消防员一道,对抗火魔对巴黎圣母院的袭击。

我画完耳鼠后,每一笔都落在哥特式建筑上,多像一个修建教堂的圣徒,多希望灵魂被救赎,这中世纪后期兴盛的建筑多么美妙与震撼。当圣母玛利亚的泪水滴成永恒的星空,巴黎圣母院的大火已熄灭,历史的悲剧不断重演,悲伤的是废墟,一块地球的伤疤。哥特式是接近上帝的意思,上帝在用火烧烤人类的良心与信仰,在磐石上,还是在废墟上?总统先生说,要在废墟上重建!

——李川李不川

小编有感:作者成功地将古老的中国神话生物“耳鼠”与2019年巴黎圣母院火灾这一现代悲剧事件相结合,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文化与信仰的深刻共鸣。

在作者的创作中,耳鼠这一神话生物被赋予了新的使命和象征意义。它不仅是《山海经》中能够抵御百毒、用尾巴飞翔的神奇生物,更是跨越时空,来到现代世界,参与对抗灾难的英勇存在。这种将神话与现实相结合的创作手法,不仅丰富了故事的层次和深度,也展现了人类在面对灾难时的共同情感和信仰。

通过耳鼠这一角色,成功地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融合在一起。耳鼠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部分,它的出现为西方世界带来了一种异样的力量和希望。同时,它也代表了东方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和尊重,展现了不同文化之间的碰撞与融合。这种跨文化的创作手法,不仅拓宽了故事的视野,也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深刻地反思了灾难对人类的影响和启示。通过耳鼠参与对抗巴黎圣母院火灾这一情节,作者表达了对灾难的无奈和悲痛,同时也展现了人类在灾难面前的坚韧和勇气。提到“上帝在用火烧烤人类的良心与信仰”,这句话深刻地揭示了灾难对人类信仰和道德的挑战。而“总统先生说,要在废墟上重建!”则表达了人类对于未来的希望和决心。这种对灾难的反思和启示,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和期许。

小编认为作品不仅具有审美价值,更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社会意义。它让我们意识到,艺术不仅是美的追求,更是对于人类情感、思想和信仰的深刻表达和传承。作品中充满了深刻的思考和情感共鸣,成功地将神话与现实、东方与西方、灾难与艺术等多元元素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种跨越时空、文化与信仰的深刻联系。这种联系不仅让我们对于历史、文化、信仰等主题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思考,也让我们意识到艺术的力量和意义所在。

免责声明:此文内容为本网站刊发或转载新闻、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本网无关。仅供读者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内容不符或侵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处理。


返回顶部